日期:2025-07-22 08:26:30
说起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,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不同的人物;而提及中国历史上最具智慧与谋略的军师,争议同样激烈。然而,若要将这两种身份合而为一,绝大多数人心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名字——诸葛亮。
自三国时代结束至今近两千年,诸葛亮一直被历代帝王视为梦寐以求的贤臣,文人墨客也总喜欢将自己雄心壮志的理想,寄托于刘备与诸葛亮之间那种君臣相辅相成的传奇关系之中。
不过,即便是像诸葛亮这样才智超群的人物,也难免不愿面对生命的终结。临终之际,他曾命人点燃四十九盏明灯,表面上看似是想借此不甘心自己就此离世,期望能够延续生命,但实际上,这四十九盏灯背后隐藏着诸葛亮设计的两大阴谋,旨在让自己的去世依然能为蜀汉贡献最后一份力量。
公元221年,随着曹丕废汉自立,建立了曹魏政权,刘备也终于选择登基称帝,将大汉的正统传承寄托于他新建立的蜀汉王朝。然而,刘备此时已年事已高,花甲之年,未能见到蜀汉真正统一天下的那一天。仅仅两年后,怀着对蜀汉基业深深的不舍与遗憾,他离开了人世。刘备清楚儿子刘禅能力平庸,因此将托付给新皇帝的重担和政权,全部交到了丞相诸葛亮的手中。
展开剩余85%诸葛亮深知肩负的使命之重大,在自己剩余的岁月里殚精竭虑,力求不辜负先帝的期望。他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,并拓展其未来的发展道路,亲自发动并参与了五次北伐行动,誓与曹魏正面抗衡,争夺北方失地。
然而,长达六年的北伐战争极度消耗了诸葛亮的体力与精神。为了确保北伐不至于失败得不偿失,他每次都亲自率军出征。公元234年,他开始了第六次北伐,但年迈的身体终究无法支撑,在行军至五丈原时,疾病急剧恶化,诸葛亮生命进入了最后倒计时。
他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,既不甘心死于五丈原,更忧虑死后朝政无人辅佐,先帝所托付的蜀汉基业恐将破灭。于是,他动用了自己精通的天文知识,采用一种玄学手段——点燃七星灯以续命。
诸葛亮认为,只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北斗七星相连,便能获得额外的十二年寿命。他特意挑选了四十九名士兵,每人点燃一盏灯,摆成北斗七星的阵形。七星中的每一星都对应一盏主灯,只有确保这七盏灯连续燃烧七天不灭,他便能实现续命的愿望。
这项准备完成后,诸葛亮不仅没有将此秘事封锁,反而广为宣扬,甚至连远在魏国的死敌司马懿也得知了这件事。这正是诸葛亮临终前设计的第一个计谋。无论司马懿是否相信,这场谋局已经悄然展开。
诸葛亮这场倾尽生命的谋划,瞄准的正是司马懿这位老对手。续命本身对他来说只是个保险,真正目的是在自己生命将尽的情况下,为第六次北伐扫除障碍。
早在第五次北伐时,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已岌岌可危。司马懿老谋深算,布置计谋时甚至把诸葛亮还能活多久计算在内。他清楚蜀汉虽然表面团结,但刘禅无能,蜀汉实际上靠诸葛亮一人苦苦支撑着。
司马懿断定诸葛亮活不过多久,一旦诸葛亮死去,攻占蜀汉将变得轻而易举。第五次北伐期间,司马懿还派人打听诸葛亮的状态,得知诸葛亮依然事必躬亲,日食少且早起晚睡,坚信其必将早亡。
“知己知彼”,作为司马懿的对手,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谋略一清二楚。他知道司马懿等着自己死后立刻进攻,因此故意把“续命”的事散布出去,迷惑魏军,令对方忌惮不敢轻举妄动。
如此一来,即便诸葛亮未能成功续命,汉军也能借此拖延时间,完成撤退,避免被魏军一网打尽。
果然,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计谋。虽然“七星灯续命”未成功,诸葛亮最终死于秋风萧瑟的五丈原,但这计谋为汉军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司马懿得知汉军撤退后,才恍然大悟自己被耍了,急忙率兵追击。然而,诸葛亮死前吩咐姜维制作一尊自己的木雕像,等魏军逼近时,姜维将雕像摆上战车。
司马懿远远望去,以为诸葛亮尚在人世,自己又中了套计,前方极可能是汉军的埋伏,遂令魏军撤退。就这样,汉军顺利撤出险境。
然而,“七星灯续命”背后并非仅有这一层含义,诸葛亮还设计了另一计谋。七星灯阵其实是一个试探潜伏在蜀汉内部奸细的机关。
忠于蜀汉的人,自然希望丞相长命百岁,支持国家兴盛;而心怀叵测之人必会在关键时刻熄灭主灯,阻止诸葛亮续命成功。
诸葛亮点灯后,便在营帐中静待结果,做好了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准备。就在他沉思蜀汉未来时,将军魏延匆忙闯入报告魏军来袭,掀开营帐带起风,将一盏主灯吹灭。
诸葛亮心中暗叹,自己命中注定应死于五丈原,也确认了对魏延的疑虑。
早在荆州局势混乱时,魏延投靠刘备,诸葛亮便对其忠诚度产生怀疑。尽管如此,因当时人才匮乏,诸葛亮仍在提防中任用魏延。事实证明,他的眼光没有错。
魏延早已有反心,得知诸葛亮设七星灯续命后心慌意乱,怕被延续压制多年,决心趁机破坏法事,阻止续命成功。
姜维不知这是诸葛亮的试探。法事失败后,诸葛亮告诫姜维警惕魏延。果然,诸葛亮去世后,魏延作乱,终被斩杀,但蜀汉的命运已无力回天。
诸葛亮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流传千年,他临终还能冷静以死为局,为国家献出最后贡献。自古至今,又有几人能做到这般境界?难怪世人尊称诸葛武侯为千古名相!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